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家长斗门非常注重孩子们的素质教育,学习乐器成了孩子们的必修课。随着学习时间的加长,伴之而来的是家长们艰苦而漫长的陪学、陪练。家长们焦急、苦恼、不知所措,有的孩子尽管家长在辅导时绞尽脑汁、责骂、提法或以物质诱导但都效果不佳,那么家长们究竟应该怎样呢?
辅导孩子学习是一门学问,辅导决不仅仅是:监督、督促,守着孩子练琴了事或规定出孩子练琴的时间,只要琴音不止便可万事大吉了。其实,认真得当的辅导极为关键,从某种角度上讲,对于初始学琴的孩子,特别是幼小的儿童,真正的老师是家长,辅导是家长对孩子的一种充满爱的交流,是以严格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必备的知识和正确的要求去帮助孩子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概括起来,家长辅导孩子学习乐器要作的有以下几点:
一:做老师的助手
课堂教学一般只能做到有所领会,真正掌握要靠严格的练习。然而,四五岁开始学琴的孩子,课堂上能够接收、领会和理解的相当有限,许多要求都有赖于家长带到孩子的练习中去贯彻,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家长对教师要求和意图的理解非常关键,因为家长对孩子练习的辅导实际上执行着教师的任务,另一方面,家长又参与在孩子练琴的全过程中,对孩子的练习起着直接的指导与引导作用,我们可以肯定的说,对于年幼和初学的孩子,每天练什么和怎么练,是由家长来掌握和进行的,这足见家长在孩子学琴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孩子越是年幼、越是初学,家长辅导的任务和作用就越重大、越必要。但家长又应清醒的认识到。辅导的目的是培养孩子学会自己练习,而不应把这种引导变成替代,养成孩子的惰性和依赖性,甚至变成家长出“脑子”孩子出“手指”的局面。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练习方法
家长在这个阶段的所有正确引导都会给孩子在培养学习习惯和掌握学习方法方面以感性的认识,反之也是一样。因此,应让良好的习惯和科学的方法潜移默化的形成,家长们决不可在这些方面大而化之,掉以轻心。否则会留下终生无法克服的坏毛病和坏习惯。
三:培养和发展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学习聆听音乐,学会倾听自己心理的音乐,学会唱歌,让孩子学会歌唱,就会使音乐之光注入儿童的心灵,而且感受音乐的美和音乐的乐趣。歌唱让孩子门以自然、愉快和他们自己喜欢的方式接近音乐。歌唱中音的高低、长短、强弱、节奏等音乐的基本要素和歌曲旋律的情绪、特性都会使他们获得音乐的感受和感觉。要孩子们学会歌唱,正是为了他们将来能用乐器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歌唱。著名苏联钢琴教育家涅高兹说:“学习任何一种乐器之前学生无论是幼童、少年或成年,应当已经在内心掌握了一些音乐。也就是说,他们已经把一些音乐记在脑中,藏在心里。并且可以用自己的听觉听见它。”天才莫扎特“一下子”会弹琴的原因,就在于他在初次接触琴键之前,音乐早已活生生地存在于他的心中了。家长们应该在这些告诫的启示下引导孩子沿着正确的途径学习音乐。
让孩子学会舞蹈,音乐的最原始形态只是节奏,随着某种节奏做动作,也就产生了最原始的舞蹈,节奏感觉会在舞蹈中得到最自然的培养和训练,让你的孩子在学琴之前学会一些儿童的舞蹈实在是一件有益的好事。这有助于孩子在舞姿动作中领会音乐的节奏内含和动作与节奏的配合,这会使他们在日后遇到比较复杂的音乐节奏时,能自然而有效地捕捉到它。你要相信,能歌善舞会给他们的演奏带来莫大的好处。
四:对练习进行具体指导
具体指导包括识谱、技巧训练及音乐的处理与表现,前面提到教师课堂上的要求及作业只有通过孩子的练习来完成,而练习过程是一个既可以纠正和解决问题,又可以产生和加深问题的过程,因此,练习的成效取决于家长的辅导能力和方法,正确而具体的辅导是按照教师的意图和要求,通过指导孩子练习去解决问题,避免错误,使整个练习变成有价值的有效劳动。
因此,对于家长和辅导者来说,会不会弹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懂得儿童心理,。学习科学的辅导方法,能密切配合教师的指导,得当地按教师的要求辅导孩子学习,家长们总是抱怨孩子们不愿学习、不愿练习,反省一下,自己做到了辅导和指导的工作吗?